
占卜須知:
1、真正的占卜是一對一的!不是一對多的!什么是一對多?就是你看到的占卜類文章,4張牌讓你選1張,不管誰看到這篇文章,都是4選1,而塔羅牌明明有78張!
2、真正的占卜最少也是3張牌綜合解讀,而不是單張牌解讀!而且每張牌的解讀都需要結合其他牌,而不是對單張牌牌意的生搬硬套!如果看了牌意書就會解牌了,那就不需要占卜師了!
塔羅的起源
大約十五世紀中葉,距離歐洲首次出現關于紙牌的文字記載后沒有多久,一位名叫班波( Bonifacio Bembo)的畫家為米蘭的威斯康提(Visconti)家族繪制了一副牌。
這些紙牌沒有各別的名稱,也未曾編號。它們構成了用來玩一種意大利牌戲「 塔羅奇」( Tarocchi)的典型的一套牌:四副各有十四張的牌組( suits),外加二十二張描繪著不同景象的「大牌」。
這些「大牌」后來被稱為「trionfi」,也就是英文中「勝利」( triumphs)或「王牌」(trumps) 之意。這二十二幅圖像中,有許多可以被單純地詮釋為中世紀社會類型的點將錄,像是(也就是它們H后名稱的由來)「教皇」或「皇帝」,亦或是中古時期常見的道德訓誡,例如「命運之輪」。有些牌表現著美德,例如「節制」或「堅毅」,另一些則呈現了宗教/神話的場景,像是亡者聽見號角而從墳墓中爬起來,迎接「最后的審判」。 甚至有張牌描繪一則流行的「異端邪說」,也就是「女性教皇」的圖像,我們可以把它形容成對教會的玩笑,但較之大多數對教會的揶揄,其含意要深刻得多。盡管如此,我們仍可認為這幅異端的圖像乃是深植于通俗的文化中,因此作為中世紀「類型」的表現,其涵意是十分明顯的。
然而,有幅圖像卻相當奇特,突出其間。牌上畫著一個年輕人,以右腿倒吊在一座簡單的木架上。他的雙手隨意地反折在背后,與下方的頭部形成一個三角形。他的左腿屈曲在膝蓋之后,形成一個十字,又像是阿拉伯數字「4」。他的臉孔看起來很放松,甚至像是有點陶醉。這幅圖像班波是從何處取材的?它一定不是像某些后世的藝術家以為的那樣,是在絞架上吊死的罪犯。在意大利,有時會對叛徒處以倒吊之刑,事實上,許多現代的意大利塔羅牌都管這張牌叫「L’Apezzo」,也就是「叛徒」。但是班波的圖像并未蘊藏著邪惡。那年輕人看起來很美,很平靜。
基督教傳統描述圣彼得是頭下腳上地被釘在十字架上,表面上看,是為了讓人沒法說他是在模仿他的上主。北歐神話集《古埃達經》( The Elder Edda)描述大神奧丁(Odin) 倒吊在「世界之樹」上九天九夜,不是作為懲罰,而是為了接受靈啟,以獲得預知的能力。不過這幅神話場景本身,乃是衍生自西伯利亞及北美等地的薩滿( shaman)——也就是巫醫和醫女——的實際做法。薩滿候選人在入門和受訓時,有時會被頭下腳上地倒吊起來。顯然身體的倒轉可以產生某種心理上的益處,如同饑餓和極度的寒冷能夠弓|發光燦的靈視那般。煉金師——他們和女巫或許是歐洲薩滿傳統的幸存者——也會將白己倒吊起來,相信精液中攸關不朽的重要元素,能夠藉此往下流到頭頂的心靈中樞。而即使在西方人開始認真看待瑜珈之前,瑜珈士以頭倒立的形象也早為人熟知。
班波只是單純地想要描繪一位煉金師嗎?那他為何不采用比較常見的形象:攪拌著大鍋,或是混合著化學制劑的長鬢男子?這幅圖像——在后世的牌中被起了「吊人」的標題,后來又因艾略特(T. S. Eliot)的詩作: 〈荒原〉( The Wasteland) 而出了名——看起來并不那么像個煉金師,反倒像是某種秘密傳統的年輕入門者。班波本人是這樣一位入門者嗎 ?吊人雙腿特殊的交叉方式可能暗示如此。而如果,他納入了一項對秘傳之術的指涉,其他那些表面看來是社會紀實的圖像,實際上會不會代表著一整套秘傳的知識體系?為什么,舉例說,原始的牌包含了二十二張圖卡,而不是二十、二十一,或二十五等在西方文化中更常被賦予意義的數字?這是偶然,抑或是班波(又或是其他的人,班波只是從他們那兒描摹來的)想要詭秘地表現與希伯來字母系統的二十二個字母相連的秘義?然而,如果有任何證據存在,顯示班波或威斯康提家族與任何秘術團體有所聯系,并不曾有人將它提出來訴諸公論。
只消簡略地審視一下塔羅和猶太神秘主義及秘傳知識體系一統稱為「喀巴拉」( Kabbalah)——之間驚人的相應性,我們便能看出班波的牌幾乎必定有著某種秘傳的詮釋,即使欠缺具體的證據??Π屠钌钪哺谙2畞碜帜傅南笳黧w系,每個字母都連結著「生命之樹 」的各條路徑,并被賦予了獨特的象征意義。如上所述,希伯來文包含二十二個字母,正是「塔羅奇」中大牌的數目。同時,喀巴拉深入探討了上帝無法被發音的名字「YHVH」的四個字母,它們代表著造物的四個世界,中世紀科學的四種基本元素,存在的四個階段,以及四種詮釋《圣經》的方法等等。而在班波的四個牌組中,每一組各有四張宮廷牌。
最后,喀巴拉也運用了數字「十」——「十誡」,以及四棵生命樹上各有的十個「薩弗洛斯」( Sephiroth,顯化的階段), 而塔羅的四個牌組各包含了一到十號的數字牌。那么,對于某些塔羅學者聲稱,此牌一開始乃是喀巴拉的「 圖像版」, 在一般大眾眼中并無意義,對少數人卻蘊有深意,我們還會感到奇怪嗎?不過,在成篇累牘的喀巴拉文獻中,卻從未有一個字提到過塔羅。
神秘學者提出過許多塔羅牌的秘密源頭,像是西元一三OO年喀巴拉學者和其他大師在摩洛哥召開的大會,但也沒人曾對這些主張提出過任何史料的證據。更要命的是,塔羅評論者一直遲至十九世紀才提到了喀巴拉。而當然,對塔羅的詮釋至關重要的紙牌名稱及數字序列,也是在原始的圖像之后才出現的。
如果我們接受榮格(Carl Jung)的概念,人類心靈中內建了基本的靈性原型,我們或許可以說,班波是無意識地汲取了潛藏的知識泉源,容許后人的想像做出有意識的連結。然而,像是二十二張大牌、四個牌組中的四張宮廷牌和十張小牌,以及「吊人」的姿態和狂喜的面孔這樣確切且完整的對應,似乎就連「集體無意識」這樣強大的力量也很難做到。
許多年來,「塔羅奇」主要被視為一種賭博牌戲,偶爾也被當作算命的工具,但要少用得多。然后,到了十八世紀,一位名叫安東▪古德杰伯林( Antoine Court de Gebelin )的神秘學者宣稱,「 塔羅」(Tarot ,法國人如此稱呼這種牌戲)是《托特之書》(Book of Thoth)的遺跡。此書乃埃及的魔法之神所創造,用以將所有的知識傳遞給門徒。古德杰伯林的說法似乎幻想的成份遠大于事實,但在十九世紀,另一位法國人阿方斯▪路易▪康斯坦( Alphonse Louis Constant )——他以伊萊▪列維( Eliphas Levi)之名為人所知——首次將塔羅與喀巴拉聯系起來。從此,人們越來越深入地研究塔羅,在其中發現越來越多的意義、智慧,甚至透過冥想與深刻的鉆研——獲致啟悟。
今天,我們將塔羅視為某種道途,一種透過對自我及生命的了解獲致個人成長的途徑。對某些人,塔羅的起源仍是個重要的問題;對另一些人,重要的只是紙牌歷經歲月累積了意義。
因為班波(以及他那些可能存在的前輩)確實創造了一種原型,無論是有意識地,或是來自深刻的直覺。超越了任何體系或詳盡的解釋,這些圖像本身——經過這些年來不同藝術家的變更與精煉——令我們著迷、神往。由此方式,它們將我們引入其神秘的世界,而這世界終究無法被解釋,只能被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