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占卜須知:
1、真正的占卜是一對一的!不是一對多的!什么是一對多?就是你看到的占卜類文章,4張牌讓你選1張,不管誰看到這篇文章,都是4選1,而塔羅牌明明有78張!
2、真正的占卜最少也是3張牌綜合解讀,而不是單張牌解讀!而且每張牌的解讀都需要結合其他牌,而不是對單張牌牌意的生搬硬套!如果看了牌意書就會解牌了,那就不需要占卜師了!
塔羅牌審判(正位/逆位)牌義講解:
1、原始設計
大天使伊斯拉斐爾吹響最后的號角,死者從墓中蘇醒。天使吹著號角,一面金色的旗幟在旁飄揚,上頭繪有白色的十字。下方,一位俊美的年輕人從石棺中站起,以埃及神衹“舒”(Shu)支撐天空的姿態站立。在他左方,一位淺色發膚的女子雙手在胸前比出“水”的符號——尖端向下的三角形;在他右邊,一個暗色發膚的男子則在前額比出“火”的符號——尖端向上的三角形。
2、希伯來字母
Shin (牙齒)。
3、生命之樹
路徑31,連結(8)“Hod”——宏偉,至 (10)“Malkuth”——王國。
4、火元素的色彩
灼熱的橘紅色、朱砂色、灑金斑的猩紅色、灑緋紅斑的朱砂色。
5、靈元素的色彩
近灰的白色、近黑的深紫色、棱鏡折射的七色(紫色在外)、白、紅、黃、藍、黑(此色在外)。
透特審判
這張牌的傳統名稱是審判,或是“最后的審判”。傳統的設計呈現著大天使伊斯拉斐爾(Israfel)吹響號角,將死者從墳墓中喚醒,同時宣告世界的終結。在第六章中(它事實上是這張牌的延伸評注),我試圖解釋為何在托特塔羅中,克勞利以新紀元取代了“最后審判”。讀者若是尚未閱讀這一章,我強烈建議你現在就先讀一遍。在此我只簡單地把該章的內容做個總結:根據克勞利的看法,“最后審判”已經過時了。那張牌中所描繪的事件(烈火毀滅了世界)已然發生了。我們所謂的世界,當然,是指心靈上的“歐西里斯紀元”。托特塔羅的新紀元所描繪的,乃是啟動下一個時代“荷魯斯紀元”的靈性力量。
克勞利將此事件視為一種魔法上的“衛兵換崗”,而金色黎明會則以一種季節性的定期儀式來象征性地預示它。每隔六個月,該會的俄式執行官都會在典禮上被晉升一個位階,并被授予新的“通關密語”。在此儀式中,原先擔任第二執行官(在魔法上象征埃及神衹荷魯斯)的干部受到任命,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擔任“大祭司”(象征歐西里斯)?!堵煞ㄖ畷穼⒋朔N典禮的“宇宙版本”稱為“神之分點”(TheEquinox of the Gods)。
荷魯斯是力與火之神,它繼任為“新紀元的主宰”,在靈性上以火焰摧毀了舊世界。這只有在那些無法接受舊的靈性觀點,可能會被新觀點取代的人眼中,才會像是世界末日。
如我們在第五章中讀到,克勞利認為最近的一次“神之分點”發生在1904年3月20日,地點在開羅。當時克勞利的妻子蘿絲受到神靈附體,而后兩人發現了一塊古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的葬禮木碑,繼而催生了一連串的事件,最終導致此一時刻的到來。這塊“昭示之碑”上刻畫著埃及神衹荷魯斯(即“拉-胡爾-庫特”)坐在王座上,前方是一個祭壇,葬禮的死者安卡阿夫納庫蘇(Ankh-af-na-khonsu)則站在祭壇之旁。
努特——夜空與無限空間的女神——將身子拱成弓形,覆蓋了木碑的整個頂部。在她心臟的正下方,是一個有翼的太陽圓盤,《律法之書》指稱那是神衹“哈地德”(Hadit)。
在第二十號牌新紀元中,哈利斯夫人以她所有大阿卡納作品中,色彩最豐富、且在美感上最令人偷悅的一幅圖像,來詮釋這面“昭示之碑”。女神努特在狂喜中繞著一顆巨蛋彎折身軀,她的身上布滿星子,流溢出回旋的星云,構成一個美麗的藍色“歐米迦”字母。巨蛋之中是端坐王位的“拉-胡爾-庫特”,它右手握著權杖,左手空著。站在前方的透明人形是他的孿生兄弟,“胡爾-帕-克拉特”,手指貼著嘴唇,比出靜默的手勢。它的頭發剃得精光(除了那簇“荷魯斯發綹”),頭頂纏繞著兩條圣蛇。
被描繪成有翼太陽圓盤的“哈地德”,幾乎被整個畫面掩藏住了。這也確實恰如其分,因為他在《律法之書》的開場白中便已指出:在天域中我是無所不在的圓心,正如她,那圓周,乃無處可覓;然而她會被知曉,而我永不。
分派給新紀元的希伯來字母是“Shin”,而牌面下端有個大大的“Shin”字,如三叉火焰般燃燒著,火舌中藏著三個胚胎狀的人形。在它后方有個極為風格化的天秤,或許是暗指將會接續“荷魯斯紀元”的下一個時代——正義與均衡的女神“瑪特”的紀元。
克勞利對上一個紀元即將來臨時(大約兩千年前)的世局,與當時(二十世紀初)的世界大勢做了一番比較,為他對這張牌的討論作結。他的話語帶著令人恐懼,但終究透露希望曙光的訊息:
一個新紀元誕生之際,其特征似乎是力量的高度集中,伴隨著旅行與通訊工具的改良,哲學與科學的整體進步,以及宗教思想上整并、鞏固的普遍需求。將距今大約兩千年前之危機前后五百年的世局,與1904年前后的這段時期做個比較,是很具啟發性的。
對于目前這一代人,五百年的黑暗時期可能會降臨在我們身上,實在是很難教人寬心。但若是這個類比能夠成立,事情就會是這樣。
幸運的是,在今時今日,我們的火炬較昔日明亮,護持火炬的人也更多。